足底三维扫描仪是利用激光或者结构光等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足底三维几何形态,实现数字化分析。
其主要输出包括足弓高度、足底曲率、接触面积与压力分布(如果与所述压力传感模块相配合),从而为扁平足的初步评估提供量化依据。现从严格意义上进行准确性分析和评价。
一、在测量原理和分辨率水平上
激光三维扫描在高空间分辨率和重复性方面的优越性。
对于静态站立状态的足弓形态而言,该仪器可以从毫米级别上描绘凹陷高度和轮廓的变化,从而对于具有显着扁平足形态学变化的个体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和更好的一致性。
如果该装置将左右足差异和多角度采样同时记录下来,则可进一步提高判别的准确性。
二要注意“静态测量”和“动态功能”的区别。
扁平足既有结构性(解剖改变)也有功能性(肌肉,韧带或者负重时塌陷)两类表现。
单纯依靠受检者静态站立状态下三维足底形态可能不能完全反映行走,跑动或者负重变化过程中足弓瞬间塌陷情况。
所以对于功能性扁平足一次静态三维扫描有漏诊危险;如果与步态分析或者动态压力测量相结合,则会显着地改善评估完整性。
第三,影响准确性的可变因素包括:设备的标定与分辨率、采集时受检者的站姿与体重分配、是否脱除鞋袜、环境光干扰以及后端算法对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例如,滤波,插值及足弓的界定准则等)。
另外,各厂家对于“足弓高度”和“扁平足阈值”所使用的计算模型也不尽一致,这将会造成临床判定的分歧。
最后,临床应用建议应基于多模态评估:三维扫描可作为定量筛查与随访工具,用以记录形态学参数及治疗(如矫形鞋垫)前后的变化;
但确诊与治疗决策仍需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必要时)、步态学评估及专业医师判断。
总之,激光足底三维扫描评价静态足弓形态有很好的精度和重复性,但是诊断价值依赖于测量情境、设备和算法的质量和结合功能性动态评估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