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足部健康产品开始提到“足底三维扫描仪”,说它能测脚型、定制鞋垫、改善走姿。听起来神奇,那它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今天就带大家一图一解,搞懂足底三维扫描仪从“激光扫描”到“3D建模”的全过程。
第一步:激光或结构光投影——“看见”你的脚
足底三维扫描仪的核心技术,其实就藏在第一步——光源扫描。常见的有两种方式:
激光扫描:通过激光线或激光点阵,照射在脚底表面,传感器捕捉这些激光在脚底起伏变化中的变形,从而获得脚部的立体轮廓;
结构光扫描:利用一组图案化光线(比如条纹)投射在脚上,摄像头捕捉这些图案的变形,也能得到相应的三维信息。
一句话总结:就是“用光线画出脚的形状”。
第二步:图像采集与处理——“像素”变“点云”
激光或结构光投影完成后,扫描仪会在几秒内采集大量图像信息。这时候,摄像头和传感器开始发挥作用,把你脚的每个小细节转化为数字信息。
这一过程的专业术语叫“点云采集”——简单理解,就是脚底被还原成了由成千上万个小点组成的三维图案。这些点,记录了你脚的高低起伏、弧度、长度、宽度等关键数据。
第三步:数据建模与自动拟合——从“点”到“模型”
当这些点云被收集后,系统就会自动进行几何运算和拟合。通过高精度建模算法,足底的三维轮廓被自动还原出来,生成一个完整的3D脚型模型。
这个模型不仅可以从正面、侧面、底部任意角度查看,还能直接输出脚长、脚宽、足弓高度、前掌宽度等关键参数。
第四步:输出分析与个性化应用
有了这个3D脚型模型之后,就可以根据你的脚型特点进行:
定制矫正鞋垫;
评估步态、姿势是否异常;
比对不同鞋码的适配度;
提供运动、康复、矫形等建议。
对于经常脚痛、足底疲劳或需要矫形鞋垫的朋友来说,这一步至关重要。